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与罗马 > 第118章 丝路驿站(1/4)
    如果穿越伊犁河谷,从大汉的长安城到里海西岸的山海城到底有多远?

    这个时代没有精确的数字,乞力按照他们每日行军日志,一路杀来的路程来计算,足足有一万六千里。

    袁华这个时代,不可能为这样一条漫长的道路修建道路,但草原,荒野和山脉之间,来往的人类早已形成了最原始的道路。

    这条道路虽然泥泞,虽然荒凉,虽然颠簸,但人和牛马走的多了,这条路就在这里。

    袁华的整个西域和平和通商协议里面,牵涉的的东西有很多,甚至很多都是他带着古尔丽和几个白马少年连夜思考的,还仅仅只是一个框架。

    但这个协议,从根本上将改变不奴族和大汉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态势。

    这份协议有两点是核心,:第一个核心,是驿站!

    从长安到焉耆有七千三百里,这一段的贸易驿站将由大汉负责建造,每五十里会有一个商业驿站。从焉耆到山海城,又有八千七百里,这一段的驿站将由不奴族来承建。

    按照袁华的要求,这个驿站其实是一个小型综合体,它的规模可以不大,但功能必须齐全:

    第一,它必须是通信传递的节点。在这个没有现代通信技术的时代,驿站通过马匹或步行传递书信、公文,商业合同,银票和军事情报,是国家级别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值得重视的是袁华提出了银票,长安和山海城双方同时将在对方处存有一笔金银作为银票对换的本金,而商人使用银票要叫一笔费用,这是驿站的第一笔经济来源。

    第二,驿站是古代交通网络的节点,驿站和道路构成了古代的交通网络,它们通常沿着主要道路分布,为长途旅行者和商队提供休息和补给的场所。

    袁华首次提出了提供住宿,饮食,酒馆和马匹的草料豆料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定价将核算成本,按照商队可以承受的价格提供,这是驿站的第二个收入来源。

    第三,快马和人员快送服务,在战争时期,驿站可以迅速提供马匹,传递军事命令和情报,对于军事行动的协调和指挥至关重要。

    第四,驿站商业贸易,驿站也是商业贸易的中转站,商人和货物在这里停留,进行交易或等待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