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乐师聚集,用了七天完善袁华的歌曲,用五天排练,终于在这个伟大的夜晚和大家见面。
在夏夜温柔的怀抱里,微风如灵动的精灵,轻轻穿梭于山海城的大街小巷,撩动着人们的心弦。城市中心的广场,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被火焰与灯光交织的光芒点亮。火焰在广场中央热烈地升腾,好似在向广袤的夜空倾诉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那跳跃的身姿映红了四周,也唤醒了环绕在旁的石油灯。一盏盏石油灯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晕,恰似点点繁星洒落人间,将广场装点得如梦如幻。
三百多个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孩子,如同一群五彩斑斓的飞鸟,齐聚在这片被光与热眷顾的舞台。他们搭乘着归国的海船,跨越重洋,从大汉、乌孙、阿兰、匈奴、希腊、大月氏、遥远的非洲部落,乃至更为遥远的印第安部落汇聚于此,为这座山海城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气息与故事。
孩子们身着风格迥异的服饰,仿佛是把世界的色彩都穿在了身上。大汉的孩子们穿着精致的汉服,宽袍大袖间尽显儒雅;乌孙与阿兰的孩子身着皮袍,带着草原的豪迈与奔放;希腊的孩子们服饰则有着地中海的浪漫风情,简约而优雅;非洲部落的孩子们身上色彩鲜艳的织物,跳动着原始而热烈的生命节奏;印第安部落的孩子们服饰上独特的图腾,诉说着神秘的古老传说。
随着夜幕完全笼罩大地,演出拉开了序幕。士兵们神情庄重,挥动粗壮的鼓槌,擂响巨大的中国战鼓。“咚!咚!咚!”鼓声如滚滚春雷,瞬间打破夜的宁静,震撼着每一寸空气。这鼓声,承载着华夏千年的历史,是金戈铁马的回响,是民族脊梁的挺立,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人们的心坎上,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与此同时,粟特乐师们轻抚龟兹的乐器,乐声如水般流淌而出。箜篌清脆,似山间清泉溅落石上;琵琶婉转,如燕语呢喃诉说衷肠。音符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丝绸之路的繁华画卷,那悠扬的旋律,带着岁月的沧桑与神秘,从历史的深处缓缓走来,萦绕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乌孙和阿兰的老人,站在一旁,用他们那饱经风霜却依旧浑厚的嗓音,唱起草原的长调。“啊——咿——”悠长的音调,如同一阵来自广袤草原的劲风,带着青草的芬芳、骏马的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