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者,皆是头脑灵活,胸有韬略之辈,没有根据地反驳,很难让人信服
贾诩和逢纪,乃至李信这位人主,更是看的明白。
王充此人,虽然说得有点偏激,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甚至,从内心上,他们还有点认同,战国七雄,若论国殷民富,当属齐国为最。
若论地大物博,当以楚国最广,但两者在秦国面前,皆不堪战,为何?
还不是秦国变法,将治下民力,调动到了极限,百姓所能压榨的出油率,更高
而齐国空有民富,不能用,楚国枉有地域之广,却不能收各方之力
这种情况下,当体量没有达到碾压的地步,自然是秦国更胜一筹
怎么说呢,可能难以理解,野猪皮十三副铠甲起家,而猪明地域之广,乃其数百倍
民力、人力、富力、更是其百万倍,但最后,还不是被野猪皮,打的落花流水!
明朝富不富,官员肥不肥,士绅大夫家资丰不丰
坐拥整个中原,和江南膏腴之地,竟然连最基本赈灾余粮都没有,其中如何?
有人说天灾人祸,那也是理由,但绝对不是根本,更不是借口
明朝最后的一任皇帝,崇祯皇帝不可说不勤勉,即使放到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中,也是一个勤勉节俭、兢兢业业的帝王。
但最后如何,空有国力而惮,执政十七年,机关算尽,却落得一个自缢煤山,天子守国门的冷誉!
不同的形势,就需要去变通,以夏军目前的处境,所谓国泰民安,对他们来说,还真有可能是一剂掺杂砒霜的良药
有些制度,是为和平存,有些重典是为乱世生,当然也有民富国强的制度
但那些东西,需要时间,需要积累,还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与体系,但这个时代还真没有
夏军也不知道,该如何带领治下民众,走向富强
李信这名人主,心中是有,且还有很多,能富国强兵的同时,给治下百姓带来实惠,与康泰富裕
但那些东西,不适合现在的夏军,也不适合当下时局,更不适合李信这名统治者
因为这是乱世,是大争之世,大汉朝廷,或者黄巾三张,根本不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