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9章 七路北伐(4/4)
,战线过长,若处处设防,我军恐疲于应对…”

    “以吾之见,不若收缩防线,屯重兵于各处险关要隘,与朝廷打持久战…”

    “收缩防线?持久战?”

    众将若有所思,而阎柔王雄这些长城地带的边军将领,则是满头雾水。

    之前逢纪等人还言并州贫瘠,消耗不起,怎么现在又提出打持久战了?

    这让很多边将,心中不解,甚是疑惑,只能感叹这些文人心思难测,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不错,就是持久战!”

    逢纪接着道:“并州山多地险,河套地理优越,我军只要集中力量,北守定襄、武皋、雁门…”

    “控扼南郡、西河、上党、井陉、壶关等重镇…”

    “依托太行及黄河天险,挡住前期压力,汉军久战无功,内必生乱自退…”

    李信眉头微动:“凭险持久,各地关隘何人驻守?”

    “南部防线非太史、徐晃、臧霸、黄绍各部统领莫属!”

    “北部关隘,当由郭藴、韩忠、石勒等将军负责”

    逢纪言语有据,条理清晰,似乎早有腹稿,让人刮目相看。

    逢纪此人虽然阴损,不愿在正事上费脑,但不代表他能力不行。

    相反其人无论是智慧,还是谋略,绝对算得上时代拔尖的一批,依托太行山脉而守,也是可行的。

    太行山形势险峻,平均海拔在两千多米上下,脉络位于并州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司冀幽并河套五州之地。

    北起幽州,向南延至河南王屋山,西接高原,东临华北平原,东西南北绵延八百余里。

    山脉西连高原,东侧由起伏的山脉丘陵过渡到平原,是中原大地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与东部平原天然的分界线

    由此可见其地理,以及战略位置,夏军势弱,背靠并州,依托太行山系险关自守,无疑是绝佳的战略

    因为这不但大大缩减了后勤路径,和运输消耗,还能就近调动并州的人力物力,弥补对并州各郡县,掌控力不足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