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重新审视案上舆图,目光在上党常山等地停留,凝眉细思其中破局之策。
根据徐晃来信,新来的冀州刺史王芬,似乎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其北上以来,处处轻视,行军列阵,亦有轻敌冒进之象。
所以徐晃便在信件中,委婉表示,希望主动出击,试探其中虚实。
若王芬果真是草包一个,徐晃希望改变防守策略,主动出击,吃掉王芬这路人马。
如此亦能早日结束东南战事,为其它方向,分担压力
虽然徐晃在信函上,说得很委婉,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东西,却让李信知道,徐晃这是在主动要权。
想要东南防线的主动权,甚至有可能还会改变依托城池,节节防守的既定战略
所谓临机之权,到了将领们的手中,具体如何应对,可就不是李信这个大帅能说的算的了。
正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正也正是李信心中犹豫不决的原因。
东南防线,关乎夏军整体的战略,牵一发而动全身,李信心里自然是倾向于图稳。
但徐晃作为前线战场上的指挥将领,直面战场复杂情形,甚至决胜的战机,稍纵即逝,其中意见不得不慎重考虑。
“踏踏!”正当他凝眉细思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郭藴等人,快步走进大厅,抱拳见礼道:“主公!”
“见过大将军”
“大帅何事紧急”
各部将领速度很快,在收到传讯的第一时间,便赶了过来。
“都看看吧!”李信直接将手中信函,递给郭藴等人传阅。
他沉声道:“徐将军言前线战事有变,欲主动出击,不知尔等有何见解?”
“不用有所顾虑,此战关乎我等身家性命,任何人都有权发言”
众人将信函上的内容大概浏览之后,皆沉默无言,不知如何开口。
从心理上,郭藴、孙康、张辽、高顺、曹性等将,是支持徐晃的。
毕竟他们也是统军一方的将领,自然知道战机难寻,稍纵即逝的道理。
前线将领,有临机决断之权,自然能够放手施为,一展心中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