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了某种决心,霍然转身:“文和以为,东南方向,几时能够破敌”
“这!”贾诩缓缓抬头,望着身前冷若坚冰的身影,心中疑虑,不知如何作答。
他知道,战事僵持,不但军中将领的压力大,主公的压力也很大,后方百姓的压力更大。
如今北线战场僵持,鲜卑联军迟迟不愿越过黄河,李信便只能将目光转向东南战线。
因为,根据情报,王芬这路汉军,估计已经是油尽灯枯,强弩之末
只要徐晃愿意,随时可以结束常山之战,缓解南线战局压力
贾诩眸底闪动,一时不知如何言语,现阶段,大家都在等,等待时势变化。
他本来还想三言两语,糊弄过去,但当触及到主公那,炯炯的目光之时。
贾诩稍作思绪,沉声道:“主公,徐将军身经百战,心中自有谋略。”
“以吾之见破敌当在近期”
纵使有鬼神之谋,贾诩也只言近期,没有给出具体时间。
徐晃能力如何,他很清楚,但战场变幻莫测,不亲临体会,怎能言清。
如今的太行防线,早已不是他们这些后方人员能做住的了,甚至连主公都不行。
权柄授予,便只得耐心等待,能决定东南战争走向的,只有徐晃和王芬这些前线将士。
除非出现大变故,比如李信战败,或者朝廷动荡,亦或双方握手言和,亦或者世界破灭,否则,结局只能在战场上决出。
贾诩虽然内里不清,但他能明显的感觉到,徐晃的赢面应该更大一些。
大权在握,主场作战,又添二十万援军,战力更上一层。
但他还是不急不缓,节节退守,步步消耗,如今已经退至常山北部
与太行方向的壶关,不过三十多里,时机早已成熟。
从敌我两军实力对比,徐晃手中的力量,并不比王芬弱。
从战场状况分析,徐晃依托坚城,在常山境内,节节消磨汉军锐气,占据主场作战优势。
从后勤来看,徐晃背靠上党,背靠太岳兵工基地,补给充足,实力雄厚。
从两军统帅之间观之,徐晃胸有谋略,作战经验丰富,加上主公全权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