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做人的机会。
相对于复苏的万物,他们是真的倒下了,永远没了苏醒的机会。
逝去的是岁月与历史,献出的却是烈士们,自己宝贵的年华与生命。
没有这些英勇的将士,在疆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便没有李信今日的立身之地。
没有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奋勇与牺牲,便没有今日的南北和平
在这场与南方大汉,与北方鲜卑的大战中,打的很惨烈也很悲壮。
夏军前前后后,战死了近十万人,牺牲了七八名高层将领,和三百名中层武官。
其中更有逢纪、郭图、郭藴、周仓、杨开、王修等夏军中的心腹文武,相继牺牲。
虽然夏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其中境况,不可谓不惨烈,不可谓不悲壮。
“青山埋忠骨,热血洒北疆!”李信扶碑北望,眸光掠影。
往事如同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此刻却又历历在目。
时光荏苒,沧桑与沉痛,遮盖不了他心中的悼念。
李信轻抚着郭藴的名字,喃喃自语:“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尔等虽死犹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铭刻在这世间的山河上”
身后臧霸太史慈等人闻言,眸光微红一时间有些泪目,大帅待将士们很好,很好,真的很好。
寻常士兵战死,能有个安身地就不错了,而郭藴郭图他们,九泉之下有知,应该会瞑目吧。
收殓将士尸骨,给予安葬,不是李信首创,但他却做到了,古往今来的极致。
在西周时就规定:凡行军,吏士有死亡者,给其丧具,使归邑墓,此坚军全国之道也。
然这个时代,人是要分三六九等的,普通人死了,最多起个土包,叫做坟。
军中吏士死了,会有指定的埋葬地点,叫做邑墓。
公侯王子死了,会起大封堆,叫做封冢
而最高规格的,也是只有天子皇帝的地寝,才有资格叫做陵
从这一系列的称谓中,就可以看出,时代的等级,以及阶级的森严。
在阶级制度的压迫之下,不同地位人,死后的待遇,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