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宦海沉浮:从教师到公仆 > 第145章 助学(3/4)
就是如此,即使大哥谢凌波的成绩也挺好,最终仍然在父亲的要求下,不得不选择了结束学业,外出打工挣钱,供养弟弟上学。

    而谢凌风同样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选择了师范大学。

    有时候,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三斗米折腰,不能说人家没有骨气。

    在生活面前,“骨气”什么都不是。

    (ps:大家不要来吐槽计划生育哈,在农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仍然存在超生的现象,特此说明。另外,有些情节所需,不完全与现实的时间和政策对应。)

    书记办公室,谢凌风趁机向蒋书记建议。

    蒋书记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思片刻,这才注视着谢凌风,缓缓说道:“凌风,你所言极是。

    我们限于财政,以前的标准确实低了些,我看完全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嘛,反正镇里每年的大学生也没有多少个。

    至于中小学辍学的事情,镇里以前确实考虑不周,应该出台相应的资助政策,解决辍学的问题。”

    “书记,我还有个想法,您看是否妥当。”

    “什么想法?”

    “书记,我看了之前的考取大学的奖励措施,差距拉得有点大。我的意思是,可以降低考取学校之间的差距,再在此基础上翻一倍奖金。

    我们现在缺的不是一个两个顶级大学的学生,而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考上大学。”

    武义镇之前的奖励措施确实差距挺大。

    比如京城的那两所顶尖的大学,镇里的奖励标准就是一人一万,次一等的五千,再次一等的两千、一千,专科生五百。

    而整个平城县,每年能考上那两所大学的学生屈指可数,一两个就是顶天了,甚至偶尔还会出现一个都没有的年份。

    对平城中学乃至平城县而言,当然是希望能有学生考取顶级的大学,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学校或县域的名气,对来年的招生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但这对武义镇这种乡镇却如同鸡肋,连“千金买马骨”的效应都没有,更没有那个必要,纯粹就是为了好看。

    “好,你的这个想法很切合实际,下来就按你的想法,以镇政府的名义出台相应的政策,在全镇公布,也可以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