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发挥,别有深意,其话语之中仿佛暗藏着某种难以言明的暗示和警示。
只见刘书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许多内容,然而真正关键的要点却仅有一个——大幅度提升在《团结报》以及《湖南日报》头版头条的上稿率。
不仅如此,刘书记还毫不含糊地提出了具体要求,“小张,你看,我们这一届县委很团结,也很努力,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有所建树,通讯报道应该及时地向上反映我们所取得的成绩。”
刘书记锐利的目光紧盯着张聪,继续他的观点,“因此,我要求每个星期都让本县的新闻登上一次《团结报》的头版头条,每月确保至少有一篇新闻能够荣登《湖南日报》的头版头条位置。”
面对如此艰巨实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指标,张聪的内心存在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却又敢怒而不敢言,只能硬着脑壳接着。
要知道,《团结报》每周仅有六个极为珍贵的头版头条版面。而他们所负责的区域涵盖了整整十个县份,此外,还有多达 100 余个县级以上的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
即便某个县的工作开展得极为出色,成绩斐然,又怎么可能会给予该县每周都占据一个头版头条的机会呢?这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啊!
再来看《湖南日报》,每月只有 28 至 31 个头版头条,全省有 102 个县,还有上千个厅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怎么可能每月都给一个县安排一个头版头条呢?这无疑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书记曾经在七十年代初期,有过一段在通讯组工作的经历。在新闻战线摸爬滚打的经历使他明白,想要在上级新闻单位登上一个头版头条是何等的艰难!
一则新闻稿件若想登上头版头条的位置,首先其自身必须具备极其重大的新闻价值。这就如同是一颗闪耀夺目的明珠,只有当它的光芒足够璀璨耀眼,才能够吸引众人的目光和关注。
其次,除了新闻本身的质量外,时机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唯有当稿件恰好与某种难得一遇的机遇相互契合时,才有可能获得登上头版头条的宝贵机会。
所以说,并不是谁想上就能上得了的。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