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习惯性地问了问自己的圈里,有谁跟高副书记比较熟悉的。

    谁知道新进圈子的史小茂兴奋说道:“以后咱们的生意不怕没人照顾了,高伯伯跟我爸熟的很,经常去我家玩呢。”

    有人介绍,杨辰就打算上门混个脸熟,至少有史小茂在,不愁进不去门。

    拜访新领导,自然是越早越显得诚意,史小茂约到了午休的时间。

    这也证明了他们两家确实不是一般的关系,不然的话也不可能约到这个时间。

    杨辰拿了礼物跟着史小茂去了高军辉,看起来是个非常温和普通的中年人,说话也是细声细语的,听了介绍之后,拉着杨辰坐了下来:

    “小杨是吧,我对你也是久仰大名的,毕竟一个连科级都不是干部,能把名字登到内参上,至少咱们全省来说,你是第一个。”

    这就是每个领导的关注点不同了,有人看到的是杨辰擅长钻营,有的看到了是杨辰有发展经济的能力,也有人看到的杨辰能够上达天听。

    一般人你就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能登到内参上吗?

    这就是每个人想走的道路不同,高军辉就是那种学者型干部,有理论著作的。

    无论是对于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国家,治国都需要理论和理念,没有思想就没有行动纲领,没有纲领就是胡乱一气施政。

    所以这种学者型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非常需要的。

    而且学者型干部,一般的品德水准相对较高,更值得让人放心。

    就如同前苏联时期的“灰衣主教”苏斯洛夫,就是苏联党方面的理论家,换了三届互相否定的国家领导,却均对他十分器重,全面负责苏联的宣传、科技、文化、青年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政治和苏党的对外联络工作,就是学者型干部的鼎盛。

    但是跟面向大家的文学作品不同,或多或少,总有人能接受,面向领导的文章,必须得能深刻打动领导才行,不然就是一带而过。

    讨好很多人不容易,讨好一个人也很难,特别是他遍阅世间,能打动的只会越来越少。

    当得杨辰师从陈荆联时,高军辉更是亲切地说道:“那咱们可以说是半个师兄弟了,我虽然没有资格拜陈教授为师,但也在学校听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