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风华首辅 > 第二十六章 百年后,朕可当得文武之号?(2/4)
己就下去了。

    就怕不知死活,热度居高不下的时候还反复横跳。

    ……

    就这样,一连数日,薛虹心无旁骛,终于完成了有关于改制的前后一系列的陈奏。

    从当今国家隐藏的弊端,以古论今一一陈述,而后才讲解决方法。

    甚至薛虹连自己的改革存在的弊端也一块讲了出来,然后又将解决缓解这些弊端的方法一并写了出来。

    薛虹上书的改革,大体是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为骨架,而后结合朝代的一些特异性进行更改。

    比如其中的赋税合并征收,折银清算,好处是减少了官员直接贪污的风险。

    但弊端就是会导致国家出现银贵钱贱的情况,而华夏相对而言又不盛产银,所以必然会导致商贾压低价格,低价去收农产品的情况。

    但本朝好就好在,现在没有禁海,而且海上商贸繁荣,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涌入大明。所以短时间内民间是不缺白银的。

    但这样还有弊端,那就是一旦真拿白银作为本国货币,那也就意味着货币铸造权握在外商的手中,风险太大。

    所以薛虹给出的方法是:在保证国内政局稳定且军队强盛的情况下,三管齐下!

    第一,以商贸对外进行资本掠夺,大肆掠夺白银和物产,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这点必须有强大的军队进行保驾护航,否则结果就是邻居屯粮我屯枪的下场。

    第二,铸官币,锚定白银,甚至是黄金。逐步替代银两在市场的流通。

    第三,发行外国商引,同盐引一个道理,严格把控外商的白银输入量,必要时,可以国家干预白银的市场流通数量以确保货币的稳定性。

    薛虹还在奏折中提出了搞内外双循环体系,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在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同时,还能刺激商业进步,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繁荣,进而刺激生产力的迁跃。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人非圣人,但有私心,则必为盗者也,以至于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一国一邦之物产资财必有限,是故贵、商、农三者争其利,上者多之,下者少之。

    今以新税法行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