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人类活动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等,可以说横跨各种学科。
苏今梨走过去,随意拿起来一本书看,“厉彦尘,知识学的这么杂吗?”
选择其中的《古语言文学》翻开来看,第一章就是《出师表》解析。
“真有意思,这有什么好看的……”苏今梨拿着书转身坐到床边,读了起来。
她记得上学时候,语文课中最讨厌学的就是文言文,读又读不懂,背又背不通,偏偏却要全篇背诵,还要被强硬式的灌输其中含义。
当时苏今梨特别不理解,自己明明生活在现代,为什么要学习古代人的说话方式,并且完全不能够代入作者的感情,从而无法共情。
然而,经历过一次生死的苏今梨,再读上学时候读过的古言课文,竟然莫名被文章中一字一句的情感所震撼到。
她真的读进去了,并非在老师的强硬要求下,也不是在完成一项作业,而是出于好奇或者是一种回温从前的心里,她通读了这篇古言文学,读的很通畅,并且在阅读的同时领会到了其中的情感。
好奇怪。
苏今梨上学的时候常考试倒数第一,那时候也不知为什么,就是学不进去,很多知识都是老师和爸妈强塞进她脑袋里的。
就像这篇《出师表》,她一万个不理解,老师和爸妈为什么要强逼着自己学习和背诵。
怎想多年后,当她打开这本书,轻松无阻通读这篇古言文学的时候,心间仿佛流淌过一抹清明的小溪,溪水叮咚甘甜,从心源向身体的四周扩散,瞬间打通了某种不可言喻的情绪。
她觉得自己好厉害啊!
对,她明白了,这种情绪叫做自信,而这种自信的来源,叫做知识——
这就是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但每个人都要拥有这样一种知识储备和文化自信。
我们小时候,不懂知识储备的意义,当我们成年后的某个清晨或者午后,打开一本书,或看到一道数学题,可以畅然面对的时候,知识和教育就真正的达到了意义。
而非一场考试,一个分数。
原来知识是有滞后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