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林凡提起,便爽快的接过了话茬:
“在下的确是在为造桥之事忧愁。”语毕,又抱拳对蔡襄道:“至于神工二字,李春一介小小的工匠,实在是愧不敢当。”
蔡襄身为一代大儒,经过刚才的那一幕,早已明白了林凡带他来此的目的。
他只看到了赵州桥的雄奇,却忽略了它建造时的困难。
心系百姓和民生的他,当下便急切地上前道:“李神工,你可想好了施工方法,亦或者,是在其他环节遇到了困难?”
李春一愣,接着便苦笑的道:
“方法我有,但造桥的阻力,却不是因为方法。”
“那是为何?”蔡襄满眼的急切,巴巴的看着李春,希望他说出个所以然来。
倒是把李春给看了个不知所措。
林凡拍了拍蔡襄的手臂,开口道:“蔡知州,李师傅的苦难不在于造桥,而是在于人。”
蔡襄一愣,接着便一拍手,一脸自责的道:
“是也是也,是蔡某一时心急,犯了糊涂!”
李春这时也苦涩的摇了摇头:
“二位,相信你们刚才也看到了,李某的一些想法,不被世俗所接受,就连自己的师父都不同意,更遑论其他人了,若是因此找不到工人,那这桥想要造起来,依旧是千难万难。”
李春这话一说,屏幕前的观众们也全都明白了他的难处,纷纷感慨道:
“李春的问题跟蔡襄又有些不一样,蔡襄是父母官,他的命令,别人肯定会听,所以他才会不舍;但李春就是一个工匠,他要是去找人干活,别人来不来,他可做不了主,所以这会儿正愁着呢。”
“李春说得也没错啊,光看这条河,就可以想象那个时候造桥何其的困难,他师父造了八年都没造起来,他一个毛头小子,别人能相信他吗?”
“可不就是,在说前面还出过事,死过人,人家就更不愿意来帮忙了。”
“那可怎么办啊,这桥还造不造了啊!光靠他那几个师兄弟,这要造到什么时候去?到时候造了一半,洪水又来了,那不是又白搭了吗?”
就在这时,林凡突然开口看向李春,道:
“李师傅,若是能把伤亡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