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事公报,这还是广大的读者们第一次看到李越这么不留余力地夸赞一个人。
读者们吃惊李越的文笔转变,大家纷纷去购买当天的报纸。
后来,大家看到李越在报道末尾添加了高氏基金会帮扶名额征集信息,众人又震惊了一番。
一时之间,当天的人民日报抢购而空。
人民日报社。
一众人忙的手忙脚乱。
“喂,印刷社吗?加印一万份报纸,对,人民日报。”
“不,两万份!”
“说错了,帮我们印刷两万份,快点加印!”
“李越,李越呢?”
“”
李越走进社长的办公室,对方一脸喜色的向他宣布一个消息。
当李越再度出现在办公室内,他已经是人民日报社编辑部的组长,因为高氏基金会的一系列报道,李越成为众多主编之首。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权利,李越在报社的话语权也多了,他能在基金会报道上大展拳脚。
北京的很多单位都看到了报纸,他们不敢相信,高文玥竟然将钢厂这块难啃的骨头拿下了。
钢厂的采购,在北京是出了名难,高文玥能够拿到他们的订单,也能说明她是真有本事。
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高氏罐头的新产品是真不错。
于是,各大单位开始纷纷订购新产品。
对于这个结果,高文玥早有预料。
招待所内。
刘婉婷不解地问道:“老板,你怎么一点也不惊讶?”
刚刚边疆那边打来电话,陆安宁接到了很多订单电话,那些订购单是应接不暇的飞来。
听到这个消息,刘婉婷和周青很开心,但高文玥的面上还是淡淡的,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
面对刘婉婷和周青的不解,高文玥解释说:“各大单位争相购买是迟早的事,他们虽然不是同一个单位,但各大单位之间一直都是暗暗较劲的。钢厂带头订购了那么多罐头,加上报纸的宣传,那些单位要是不跟着订购,那就是一种落后。”
早在高文玥将那份报道写出来之时,就是把其它的各大单位夹在火上烤,逼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