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庭岳只能匆匆一瞥这久违的繁华。进宫面圣,汇报军情战事,是他当下的首要任务。国家的安危,战事的细节,都需如实禀报。他深知,唯有完成这一使命,才能真正踏上回家的路。
归心似箭,他的心早已飞到了家中,飞到了朝思暮想的父母妻儿身边。他想象着父母欣慰的笑容,妻子温柔的眼神,孩子欢快的呼喊,心中满是温暖与期待。
祝庭岳刚到宫门口,和身后将士利落下马,双手解下兵器,恭敬递给禁卫。而后,在太监引领下,稳步迈进皇宫。
踏入宫门,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朱红色的宫墙高耸,琉璃瓦在日光下熠熠生辉,飞檐斗拱间尽显皇家威严。祝庭岳目不斜视,脚下步伐坚定,身旁将士们同样身姿笔挺,整齐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宫道上。
今日是临时大朝会,虽早过了平日散朝时间,可文武百官却无一人离去。他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或期待、或好奇、或凝重,都在等候祝庭岳回朝。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又压抑。皇帝高坐龙椅,目光透过大殿门,望向宫道方向,眼中满是关切与期待。王公大臣们按品级站立两侧,交头接耳间,话语里都围绕着这场战事。
当祝庭岳的身影出现在大殿门口,瞬间,议论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齐聚在他身上,祝庭岳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大步迈入朝堂。
女帝武曌身穿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霸气。
祝庭岳进来后,马上跪下,高呼万岁。
武曌:“平身,念。”
随后,她身边的太监拿出圣旨读了起来,大意就是封赏了谁谁谁,最后,给祝庭岳封了个郡侯的爵位。
“谢主隆恩。”
武曌说:“众将士在外三载,一定很想念家人,朕就不多留了,武威郡侯,你办宴席的时候,朕会亲自去的。”
御驾亲临,这可是无上的荣耀,祝庭岳感激的说:“臣谢主隆恩,愿为陛下效死!”
武曌说:“朕还会带着太平一起去,你的儿子也16了,渔阳郡主也15了,虽说都还不大,但亲事可以定下来了。”
祝庭岳这些年征战在外,自然不知道渔阳郡主的事情,于是就爽快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