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昌平君一事,还望陛下莫要再提。”
王翦一共喝了六杯白酒,微醺道:“当年非始皇之过。”
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如今都鲜有人提及昌平君,嬴政可是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啊,他怎么允许自己的人生履历上存在这样的污点。
李信自然也成了背锅的。
赵凌笑道:“此本非始皇之过。”
一般人若是在知晓当年李信被昌平君截断后路,多会武断地认为,此乃嬴政用人有误,才导致伐楚失败。
实际上嬴政当年并没有做错什么。
昌平君可是他的表叔,也曾为他定下嫪毐之乱,昌平君更曾是嬴政定下的大秦丞相,陈邑曾是楚都,那片土地上生活着的都是楚人,让曾经楚国的公子去管理楚人,定当地的民心。
这有错吗?
他用人不疑,可他又怎能想到,昌平君竟然会背刺他?
当年秦国平定六国,国内又是赵国势力,又是楚国势力,要灭他们的国,何其的难?
国内会受到何等的阻碍?
后世之人只道,华夏大地,哪怕四分五裂,最后都将走向统一。
民无二主!
可他们又何曾想过,战国时期,各国的言语、文字、生活习惯皆不相同,而且都以不同的国家生活了上千年,突然有个人出现,他要将这些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
这是何等的疯狂?
本来各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仗实属正常,灭国却是何其的难。
嬴政能将全国之兵力交给王翦和蒙武,统一之后,不杀功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样的君主,后世皇帝,谁又能比得上?
赵凌拥有后世两千多年的记忆,嬴政搭建起华夏此后两千年来的统治基础和框架,而且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前无古人,并无任何参考的,但他几乎全都没做错。
后世将他的璀璨之光短短几句话归纳,说完功业,就开始讲他如何败家,如何迷恋长生,导致二世而亡。
甚至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进行等量齐观,在赵凌眼中,秦始皇明显是自成一档的。
除了那位建立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