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 第9章 我不是不懂,我是不说(1/4)
    在弘治十四年的这一年中大明在风雨变幻中,皇宫内却有着别样的氛围。

    弘治皇帝朱佑樘一心想要培养太子,还有徐志道、张仑这两个他看中的年轻人。

    他深知,大明的江山未来需要有卓越见识的君主和能臣。

    每次内阁议政之时,那庄严的殿堂内,弘治皇帝都会让太子和徐志道、张仑悄悄地站在屏风之后。

    那屏风上精致的花纹似乎都在聆听着朝堂上的声音。

    议政的内容从各地的灾情赈济,如陕西地震、河南水灾、辽东大饥,到边患问题,像火筛诸部在固原、宁夏、辽东等地的侵犯,还有内部的军政管理,如清理屯田、招募士兵等。

    张仑总是认真地听着,时而眉头微皱,时而若有所思,待众人议论过后,他便会朱佑樘发表自己的见解,条理清晰,让弘治皇帝暗暗点头。

    太子也展现出不凡的睿智,从民生到军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然而,徐志道却不同。

    他每次站在屏风后,都神色复杂。

    廷议过后每每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时,都会想起那日定国公徐永宁曾对他说的话。

    “朝堂之事,错综复杂,不可轻言,以免祸从口出。”

    于是,徐志道总是双唇紧闭,一言不发。

    只会频频点头称赞。

    弘治皇帝看在眼里,心中有些失望。

    他本对徐志道寄予厚望,希望能听到这个年轻人与众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处理陕西、山西等地的物料税粮减免与边饷供应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可徐志道的沉默让他的期待一次次落空。

    一日,议政结束后,弘治皇帝单独留下了徐志道。

    宫殿中静谧得只听见两人的呼吸声,弘治皇帝目光温和却带着一丝探究。

    “朕知你有才华,可为何在罚你抄书之后从不言语?

    可是怪罪于朕?

    朕想听一听你的想法,莫要再沉默。”

    徐志道听后,身体微微一颤,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位明君。

    徐志道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触地,半晌才低声说道。

    “陛下,臣惶恐。

    朝堂之事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