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 第156章 谢恩(4/7)
    “朝堂重地,成何体统!都给朕冷静些,此事朕自会斟酌定夺。

    退朝!”

    众臣这才慌忙跪地请罪,可那暗自较劲的目光,仍在朝堂中你来我往。

    下朝后,朱祐樘并未直接返回后宫,而是屏退了左右侍从,独独留下了徐志道。

    “济危,朝堂之上太过喧闹,诸多声音朕也难以分辨。

    你心思缜密,眼光独到,且直言不讳,朕想听听你对内阁空缺之位的看法,依你之见,谁更适合入阁?”

    朱祐樘神色关切,语气中满是对徐志道的信任。

    徐志道微微躬身,沉思片刻后,神情庄重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诸位大臣所荐之人皆各有所长,然而,臣斗胆举荐一人,乃杨廷和。”

    “杨廷和?”

    朱祐樘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你且细细说来。”

    “陛下,杨大学士年少成名,十九岁便高中进士,其才学之高,世人皆知。

    他入仕以来,历任多职,在翰林院潜心钻研经史子集,为日后的治国理政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底蕴;

    在地方任职时,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对民生百态有着深刻的认知。”

    徐志道条理清晰地阐述着。

    “但这还不足以成为他入阁的关键,陛下。”

    徐志道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

    “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既需应对边境的军事威胁,又要处理内部的民生、吏治难题。

    杨廷和为人沉稳,遇事冷静,有着超乎常人的大局观和决断力。”

    “就拿之前的灾荒赈济一事来说,他负责统筹调度,不仅迅速调配物资,还巧妙协调各方力量,使得受灾百姓及时得到救助,且未引起地方秩序的混乱,这等协调各方的能力,正是内阁所急需的。”

    徐志道补充道。

    “再者,杨廷和对朝堂上的军事、民生、律法等诸多事务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能从宏观角度出发,权衡利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军事方面,他虽未亲临战场,但对军事战略的研究颇为深入,能为国防决策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