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儿子这个问题上面,朱元璋可以说吊打。
防备?压根不存在!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行为,压根不像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老父亲,他渴望自己的子女青出于蓝。
准确一点来讲,应该是儿子。
这个行为,恰恰是民间百姓对儿子的态度。
他不会对自己的儿子有任何的防备,还将所有的好全给儿子,期待他们成长起来,为这个家庭遮风挡雨,让自己的家族旺盛、强大。
不过,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变化,他好像认识到了自己是一个皇帝。
所以,对所有儿子的好,最终集合到了长子的身上。
这并不是说,朱元璋不习惯或者不爱其他的儿子,事实上,区别可能会有,但他对所有的儿子都一样疼爱。
分封就是最好的证明。
朱元璋宠溺朱标,一是不想看到兄弟相残,二是要让朱标在兄弟当中树立威信,三是让朱标能够照看好弟弟们。
朱标十分优秀,他能体会到朱元璋的苦心,所以,他努力刻苦的学习,让自己朝着朱元璋想象的样子走。
但,太累了!
可是,懂事的朱标,从未向朱元璋发出过抱怨,他太懂事了,不愿让朱元璋失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朱标的身子变得不再健康。
陕西气候多变,空气干冷,对于身子骨弱的朱标而言,那地方气候可以称得上‘恶劣’。
但为了大明,也为了向朱元璋证明,朱标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巡视天下的路程。
然后,就出事了。
事情发生之后,朱元璋虽然从未对外讲过,但这始终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也正是因此,皇位才会在长子去世之后,落到了长孙的身上,因为其他儿子,压根就不可能会有机会,哪怕是性格类他的朱棣也一样。
之所以是朱允炆,不过是朱允炆身上有那么一抹朱标的影子--乖巧、懂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