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城里的山本三男此时根本无暇理会第五旅团的增援请求,在给阿南惟几发出急电简单说明自己当前所处的态势后,它不等答复就直接下令让第六师团沿着府河朝马坪、长岭一线发起突击,企图趁独立师阻击部队立足未稳之际打开这条唯一的逃生通路。
第六师团和第三师团一样,是倭军战斗序列中最精锐的甲等师团,不仅兵力雄厚辖有两个旅团四个步兵联队,还配有专门的炮兵、工兵、骑兵联队。
为求第一时间就取得突破,山本三男还把阿南惟几加强给自己的第五战车联队也交给了第六师团一并带走。
第六师团长叫谷寿夫,是当年南京惨剧的主谋之一,这个生性残暴的人屠也知道眼下情势危急,接到命令后立即就以第五战车联队的四十余辆坦克为先导,朝着马坪发起突击。
防守马坪的只有一个五纵51旅,面对着蜂拥而来的倭军步坦部队,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战士们却并不显得十分惊慌。
来之前,51旅已经把战前思想动员做到了最基层的每一位战士,大家都很清楚自己需要面对数倍于己的优势敌人,而且对方很可能会出动坦克,心头早已有了准备。
除了思想上的准备,战术上同样是有准备的,针对独立师严重缺乏专门反坦克炮的情况,特纵和干部培训班的教官们结合部队具体装备情况,专门开发出了一套针对性的反坦克战术。
51旅赶到马坪后,战士们不顾强行军的疲劳,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全旅之力优先在阵地前沿挖掘了一道前低后高的浅沟,这样的沟虽然不足以把坦克陷进去,但却能增加坦克越障的难度,使其无法一越而过,必须要在沟上停留攀爬一段时间才能通过。
战士们还在沟里铺满了稻草、秸秆并淋上汽油,只等倭军坦克到来时就点火。
这个时代的坦克基本都是汽油发动机,防火性非常差,稍有漏油遇火时就会引燃车体,淮海战役期间,我军在面对国军的“霞飞”坦克时就采取了在阵地前燃烧秸秆堆的方式来克制对方的装甲冲锋。
而把壕沟设计成前低后高则是赵骥参考后世中东战争的经验提出的思路,因为坦克在爬坡时会把最薄弱的底盘给露出来,这就给各类原本不能击穿正面装甲的直射武器提供了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