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沉淀,但要是只是做一般的自行车问题并不大。
在看看青龙汽车这边,人家有自己的噱头,那就是青龙汽车有自家的碳纤维。
他们根本不用想就知道,青龙汽车这些碳纤维怎么来的,各渠道都没有听说青龙汽车有对外采购碳纤维,现在突然冒出来了,那只可能是自家生产的碳纤维。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可就是真的狼来了,如果青龙汽车真的有自己的碳纤维,那么他们可就真的没有优势了,青龙汽车有流量,有渠道,有消费人群。
他们的优势确实没有多大优势,如果再加上青龙汽车开始玩性价比,那他们就彻底没有优势了,不仅是如此,还会被青龙汽车一步步的蚕食,市场本就这样大。
这一块蛋糕本就各家分好了,但现在你突然杀出来,要从中抢去一块,那么必然出现的就是大家都得少分一块蛋糕了,这是谁也不愿意看见,少分一块,代表着大家会少赚钱。
甚至可能代表着大家不赚钱,为了抢回市场,既有可能薄利多销,甚至不赚钱抢市场。
原本相对平衡的市场,随着这一匹黑马的杀入,必然会出现新的大战,价格战极有可能发生,而且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极大,之前是没有借口,现在可是有借口了好吧。
对比这些自行车企业,摩托车这边就淡定了一些,毕竟做摩托车不难,但想要做好一辆摩托车确实挺难的,不仅是如此,而且消费人群虽然有交叉,但影响也不大。
摩托车这种机动车可不像是汽车,不是那样想打进去就能打进去的,甚至在一些外资摩托车车企眼中,青龙汽车这就是在自取其辱,摩托车的口碑可不是一人之功就能建立起来的。
骑友可是非常认牌子的,没有良好的口碑,你车坐太好都没有用。
如果你青龙汽车做的是低端摩托车还好,你上手就是高端摩托车,这不是自取灭亡嘛,
即便是这样,有了前车之鉴,毕竟这些外资摩托车车企,他们垄断了整个高端车的市场,他们怎么可能愿意青龙汽车就这样杀入进来,而且大部分摩托车车企可不仅仅是做摩托车。
他们很多还做汽车,只不过很多都不是他们自己做,而是他们的兄弟企业在做。
但是有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