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便利吧?”
采书轻轻耸了耸肩,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呜呼呀!顶天了也就两个或者三个人吧。若是再多,我可就无法保证它的效果了。”
云钊闻言,眼睛瞬间一亮,似乎有了新的想法:“哈哈,若是我们大家的试卷内容都相同的话,那理论上是不是可以多几个人一起使用?毕竟答案都是一样的。”
采书闻言,微微皱眉,沉思了片刻后,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呜呼呀!话虽如此,但我们还是得考虑到消耗灵力和神识的问题。这支笔虽然神奇无比,但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人数嘛,还是不要太多,不要太多!我们得精打细算着用。”
闹心的问题恍若一场突如其来的夏日暴雨,却在云钊觅得解决之道后,瞬间云开雾散,他的心绪也随之变得轻松明快。一上午的课程,在时间的无声流逝中悄然度过,每一刻都凝聚着专注与收获的喜悦。
时至正午,阳光斑驳地穿透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绘出一幅幅自然的画卷。云钊携着甘宁,步入学校小食堂,打算开个小灶。食堂内,两人边品尝着美食,边畅谈着心事,氛围温馨而和谐。忽地,甘宁话锋一转,提及了班主任对他的一个特别建议——申请入团。
云钊原本对这类社群活动并未寄予太多热情,总觉得它们与自己的学业和兴趣相去甚远。然而,当甘宁将话题引至大学交换生的申请条件时,云钊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的确,多一份实力便多一份保障,参与社群活动或许能为自己未来的道路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于是,云钊下定决心,再次向学校递交了入团申请。为何说是“再次”呢?这还得从高一时的那段趣事说起。
那时的高中生,思维活跃如脱缰野马,入团申请书写得五花八门、趣味横生。有的巧妙融入网络流行语:“天王盖地虎,我志在入团!”有的则抒发着坚定的信念:“平生若不入共青团,考上哈弗亦枉然!”
为了防止有人写出过于特立独行的申请,尤其是避免这些奇葩之作通过正式渠道进入审批流程,同时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学校特意在高一安排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组织全体高一学生共同学习如何撰写规范的入团申请书。
每个人都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