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120章 教育改革、百家争鸣(3/4)
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情况了。

    朱慈烺有什么新的改革措施,往往是自己在朝堂上提出来,根本不需要借助他人之口。

    不像别的皇帝要搞个什么改革,往往还要迂回一下,由别的大臣先提出来。

    大权在握的朱慈烺却不需要这一套。

    在君权与臣权的较量之中,朱慈烺占据了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当然是怎么办事效率高就怎么来。

    而文武大臣对于朱慈烺刚才说的这些。

    当初决定作出科考内容的改革时,他们就知道了早晚会有这一天。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

    文武大臣知道反对也没用,那就只能选择支持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很好,看来各位爱卿也有锐意进取之心,穷则思,思则变,因时应势而为之,方能解决实际之问题。

    关于教育制度和内容的改革也是如此,国子监从此取消,改为大明综合学府,将会从州学和其他参考人员之中招生入学。地方上的州学和县学等学校不变,主要是对教育内容作出改变。

    普通的乡镇学校和族学,教学内容以识字和数学这两科为主。其中的优异者可以进入县学,从县开始原有的儒学、武学、医学和阴阳学,以及社学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数学工学农学等科目。

    从县学升入府学和州学的时候,这些内容都要列入考核范围。并且这些科目所占的比例,相互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大概的方案就是这样,各位爱卿可有什么好建议?”

    明朝时期的官学当中,除了儒学也有一些其他的学科,只是那些学科根本不受重视而已。

    后来更是直接变成了空有其名。

    朱慈烺的意思是要把原有的其他学科恢复,而且还要增加更多的学科和内容。

    内阁首辅范景文:“陛下圣明,只是所学科目和内容太多,并且每个科目都重要,学子们只怕精力有限,难以全都顾及。”

    吏部尚书李邦华:“首辅大人的担心不无道理,还有就是儒家的反弹,可能会非常的激烈。如果陛下已有对策,请陛下将对策明示臣等,臣等必定全力执行下去。”

    朱慈烺:“以后府学与州学并列,都可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