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人家就听话的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他们估计是把农耕文明想象成了游牧文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现在明白了商纣王为什么在牧野之战中都是俘虏兵了,真正直系的军队就那么多,全被派出去了,留守朝歌的可不就只有一成不到,这就一成,还要防备巫祭,贵族背刺,突然就觉得好累。)
(我算是看明白了,为什么商纣王不先征伐周武王了,按照这个观点,商纣王越打,守卫朝歌的直系兵卒就越少,胜算就越低,商纣王是想着鲸吞天下之后,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消化了领地,那时候,怎么都能玩死周武王,可惜,国内的情报被出卖了给周武王,人家就打了他一个时间差。)
大明
朱元璋很认同这个观点。
“咱为啥要把那么多地方列城不征之地,是咱打不过吗?不是,是守不住,守不起。”
守那些太远的地方,就得征调更多的军队,拉更多的壮丁,需要加更多的税,征更多的徭役。
帝王的丰功伟绩,是百姓的流血流泪。
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都需要付出代价,而这些代价往往都是百姓来承担。
老百姓真正要的是什么,不是什么威压海内,而是吃饱穿暖,不受压迫。
只有读书人,不用温饱发愁的人,才想着征服一切。
“咱就是一个小老百姓,没那么大的抱负,也不知道咱在史书上会被诟病成什么样子,说咱目光短浅?”
大汉
刘邦指着天幕,哼道:
“都看看,都瞅瞅,都说乃公不攻下南越,南越能打吗?”
“打下来也吃不下。”
“咱可不能学商纣王一样,因强而亡。”
“咱们大汉就要休养生息,与民让利,马放南山,刀兵入库。”
张良萧何一脸懵逼。
陛下这是虚空索敌。
咱们可没有人说要打南越,都觉得陛下乃是仁君。
刘邦哼了声:“你看着,肯定有孙子说乃公军事水平不行,连南越都不敢打,不如秦始皇万一。”
萧何摇头,觉得刘邦太杞人忧天,后世子孙会有那么无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