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司马光提出了疑问。
“凭什么认为姬昌就跟庸国打成了这种合作模式呢?”
“也许,姬昌也想着大一统。”
“你们说对不对啊!”
周围的文人表示,你是专业的,都听你的。
你只管说,就看我们信不信就完事了。
········
【那么庸国有多重要呢?】
天幕中,
庸国的地图大致标注出来,它是在汉水中下游。
跟楚国竞争荆蛮之地,姬昌联合的诸侯中,他的排名是第一位的,蜀王的排名都在他之后。
姬昌联合到之庸国后,可以说如虎添翼。
但他敢挑战商纣王吗?
不敢!
姬昌必须联合更多的人,来对抗地盘暴增的殷商。
于是,姬昌又派出了使臣,前往了蜀国,褒国,巴国
一个个殷商之外的势力被点亮,挂上了周的联盟旗帜。
在第二次竞争中,姬昌赢的很彻底。
【紧接着,第三次博弈开始了。】
【那么第三次博弈,姬昌和商纣王博弈的是什么?
是信息战。】
(卧槽,信息战?这个有点先进啊。)
(所以,知己知彼,是在殷商时代已经开始了的吗?)
(博主,细嗦。)
········
【信息战,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很简单,政策宣传。】
岐山,
姬昌挽着妻子大姒的手,热情的说:“这次就要靠夫人了。”
“定然不让夫君失望,我们有莘氏,早就等着这一天。”
【对,这才是有莘氏真正的用途。】
【他们扎根在了殷商权力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方便姬昌随时知晓殷商的动态。】
【殷商的所有重大决策,都会通过有莘氏传递到了姬昌这里。】
【这里,也是姬昌笼络殷商贵族的根据地。】
(原来,姬昌和商纣王的争斗是这么一回事。)
(有莘氏竟然成了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