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郡,都被西凉军占据。
并以铁血的手段,清除了反对的声音。
官员死的死逃的逃,司隶官员,都被换成了董卓一脉。
这一系列的变动,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满朝文武,各地官员将领,都还没有从冀州的变故中回过神来,洛阳再次变了天。
大汉各地的官员和将领,都知道了董卓的狼子野心。
一时间,各地官员都对董卓口诛笔伐,大骂董卓为逆贼。
虽然各地官员对董卓口诛笔伐,却没有任何官员,真正的派出军队,去讨伐董卓。
就连刘表刘焉,还有刘繇等一州刺史,手握大军的汉室宗亲,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
对此,许多忠于大汉的朝臣,都失望透顶,有的干脆辞去官职,离开了洛阳。
其中就有颖川大儒,大汉的司徒荀爽。
董卓的狼子野心,已经人尽皆知,而年幼的天子,却十分信任董卓,对董卓听之任之。
就算西凉军进入洛阳城,天子刘辩也不闻不问。
朝臣不顾自身安危,和天子反应此事,刘辩反而一脸的不耐烦。
荀爽知道,天子刘辩已经变成了董卓的傀儡。
满朝文武的金玉良言,刘辩一点都听不进去,只听董卓一人言。
也不知道董卓到底给天子下了什么药,竟然能令天子如此信任董卓。
这种信任,十分盲目,令荀爽百思不解。
内忧外患之下,大汉已经彻底无救。
江山即将破碎,非人力所能改变,不如趁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争取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下,保存自己的族人。
荀爽离开洛阳后,有不少朝臣们也向天子辞官,但无一例外,这些辞官的朝臣都死在了半路。
如今的朝堂之中,剩下的大臣,都是董卓一脉的。
洛阳北军的军官,也被换上了董卓的亲信。
北军校尉公祺稠,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罪名,被卫尉士兵关押入狱,最终死在了牢狱之中。
公祺稠死后,北军也落入了董卓之手。
加上南逃的并州军、西凉军,以及洛阳北军,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