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一个专门研究制冷设备出身的人物公然在这份顶级期刊上面畅想起了关于海底世界的革命性变革简直是赤裸裸地羞辱咱们整个造船业群体嘛!!
他们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这篇论文,然后抓住每一个问题进行改正,甚至有人直接去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指正。
一位工程师开口了:这想法确实挺新颖,但我得指出一个小错误!声音在空气和水里的速度不一样。
声波在水中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400米每秒,相当于空气中的4倍多。但从文中来看,作者说的应该是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潜艇是在海里跑的,要是想达到超音速,不是应该超过海水里的声速才对吗?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能搞混?
这位工程师一副教导晚辈的模样指出了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小错,如果连基础概念都没法说清楚,那么整篇论文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换句话说,这篇文章可能掺了不少水,大家得自己留个心眼儿判断真假。
接下来,其他工程师也跟帖评论,有的说想法不错,但跨度太大,不切实际。还有的人认为作者画出的超音速潜艇样子简直离谱,跟现代潜艇的设计相差太多,完全不合逻辑,倒不如干脆改行拍科幻电影算了。
各式各样的说法都冒了出来,多数都在批评。
短短一个小时之内,这篇文章就有了300多条点评,每位留言者级别都不低。
在这样高水准的专业期刊上出现这么多回复可真罕见。
接着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件事。
点开两位作者的名字链接,会看到他们的主页和个人头像、昵称!
天啊,这难道不正是这段时间在论坛里备受议论的那两个家伙么?!
两个之前匿名的小号终于露出了真实身份。
闹得平台上下鸡飞狗跳的就是景熵和李雨燕这对搭档。
果然是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比师父还要狂傲,在各大顶尖高手的文章后面指指点点。
确定这篇文章背后的两名作者后,不仅是造潜艇工厂的老前辈们加入指责阵营,生产冷兵器和热武器的其他工厂师傅们也来添油加醋。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