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206章:虚构的盛世!(2/3)

    但仅仅是充当顾问,随侍左右而已。

    一言以蔽之,只要做到听话,会干活就行。

    别的,不必考虑

    等到永乐一朝,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内阁。

    但以朱棣的精明程度,也并没有给这些人太大的权力。

    只是负责处理政务,相当于秘书处。

    直到仁宣两代皇帝,内阁才完全崛起,出现尾大不掉的趋势。

    可以说,明朝中后期的内阁首辅,职权虽不曾超过丞相,却已经不亚于丞相了。

    万历时期,某位姓张的首辅,甚至说出了‘吾非相,乃摄也’的豪言壮语。

    嚣张程度,可见一斑!

    由于内阁的权力过大,皇帝不得不依靠司礼监制衡文官,和他们打擂台

    从朱瞻基开始,设立内书堂,教太监读书识字,用意便是在此。

    总有人说,明朝的皇帝权力大,文官就像小媳妇似的,唯唯诺诺,整天被君王耳提面命。

    其实,除了太祖和成祖两位,杀伐果决,手段刚硬,能做到独揽大权,一言九鼎!

    其余的,真没想象的那么自在。

    万历二十多年不临朝问政,就是因为去了,他说话也没人听,整天和大臣斗嘴受气,互相抬杠。

    皇帝当到这份上,有啥意思?

    还不如躺平摆烂,吃吃喝喝,做个悠闲的日子人呢。

    而且,在大明朝,想做个英武有为的皇帝,搞不好会有生命危险

    史书上,明朝十六位皇帝中,至少有两三个,死因是不明不白的。

    别说年纪轻轻就落水、暴毙,这些常规操作。

    就连宫殿,失火的概率都相当高。

    至于幕后主使是谁,有没有同党同谋,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相反,那些顺从文官心意,愿意放权的,不管干的咋样,史书上都会通篇溢美之词,夸上了天。

    比如:仁宗朱高炽,孝宗朱佑樘

    尤其是朱高炽,和他堂兄朱允炆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耳朵根子软,相当宠幸文官。

    所谓盛世,不过是三杨为首的文官虚构出来的谎言,表示自己这些大臣辅佐得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