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211章:哪里来的二十万大军!(1/4)
    “第三件”

    “便是重开东南银矿,整顿税收!”

    说到这里,李善长抬起头,把目光转向朱元璋。

    “老朱,大明境内的几个银矿,现在每年大约能收上多少银子?”

    “嗯几十万两还是有的!”

    得到答复,李善长立马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那就对了!”

    “因为,直到宣德九年,朝廷还能收上327608两白银。”

    “可奇怪的是,从正统元年开始,每年却只有五千多两,少得和没有一样!”

    “甚至,有一年仅收上九百多两!”

    “产量大幅下滑,但银矿的采集并没有停止”

    “结合之前提到的保举制,你应该不难想到,银子都流进了谁的腰包吧?”

    听罢,老朱眉头深皱,脸色比吞了苍蝇还难看。

    作为反腐急先锋,对于贪官,他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

    该说不说,正统朝的文官,就是欺负朱祁镇年纪小,少不更事。

    上下贪墨,无所顾忌!

    这事换到洪武朝,朱元璋能把刀挥出残影。

    像什么剥皮萱草,满门抄斩,估计都是基础操作。

    敢抢他的钱,嫌命长了?

    “可是,英宗刚下令就整顿银矿,东南一带,很快就爆发了邓茂七、叶宗留起义,声势浩荡,当地官府难以抗衡。”

    “而且,这些人的行为有些反常。”

    “一般人造反,都是没饭吃,活不下去了,才选择铤而走险的。”

    “但他们四处攻城掠地,不抢有钱的士绅大户,专打官军!”

    别的不说,造反的勾当,老朱是专业的。

    他当然知道,人为什么造反,以及哪里好下手。

    打土豪,抢钱抢粮,能够吃饱。

    主动找官军的麻烦,属于出力不讨好,不仅难打,油水还少。

    “那这件事,怎么解决的呢?”

    李善长笑了笑,不紧不慢的倒了杯酒。

    “呵呵英宗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既然当地官府出工不出力,那就让朝廷出面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