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官僚体制一一确定,接下来就该具体授职了。
还是从文官说起。
中书省废除后,中书省平章之职,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郭洺随即下诏,任命李善长为中极殿大学士、掌吏部事,为百官总长;任命刘伯温为建极殿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
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任命胡惟庸为武英殿大学士、应天府府尹、掌兵部事;
地方文官,如汪广洋、杨宪等人,分别被授予“总督本省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之职,以取代原来授与他们的“本省平章政事”。
除此之外,为了赋予这些地方总督监察百官的权力,郭洺还授与了他们“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都察院佥都御使”等头衔。
以上是文官的授职。
武官郭洺自然更不会亏待,毕竟打天下最主要还是得靠这帮人。
按照各大将领资历和功勋的不同,徐达、常遇春、花云、汤和、冯国胜五名将领,因为功勋卓着,全部受封为侯爵,并被任命都司大元帅、大都督;
冯国胜、缪大亨、耿再成、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费聚等二十几位老将,资历过人,受封为伯爵,分别担任总兵或者都指挥使;
至于蓝玉、邓愈等后起新锐,以及赵普胜、丁普郎这类降将,则封为子爵,也被授与总兵、都指挥使的职位。
活着的将领封赏完毕,那些已经战死的将领,例如胡大海、郑遇霖、耿君用等人,郭洺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一一追封为侯,荫其子孙三代。
趁着封赏武官的机会,郭洺按照刘伯温的建议,立即着手扩建亲兵镇,打算把自己的亲兵规模,从原来的一万二千人,扩编到十二万人。
扩建后的亲兵镇,改称为“侍卫亲军司”,也叫“中都司”,为五大都司之首。
由冯国胜担任大都督,负责拱卫包括应天府、太平路、镇江路、宁国路、常州路、苏州路在内,整个直隶地区的安全。
除设置侍卫亲军司外,郭洺还顺手扩建了锦衣卫,将其改建为拱卫司,由吴弛出任都指挥使、朱亮祖出任指挥佥事。
下设锦衣卫、旗手卫、虎贲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