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赢复却主动宣扬儒家仁德之治,这无疑让大部分世家大族眼前一亮,内心也不由自主地对大秦生出了一丝好感。
很快,一股倾向大秦的风潮在关东士族中悄然兴起。他们纷纷派遣族中子弟朝见大秦,表达效忠之意。赢复见状大喜,立即给予厚礼,以示感谢。
与此同时,赢复也下令在关东大兴土木,修建更多的儒学堂和仁政机构。只见工匠们日夜兼程,一座座儒家学堂拔地而起。这些都成为了大秦在关东大举推行仁德之治的具体体现。
为了进一步增进儒家士人对大秦的好感,赢复特地派遣了一批造诣深厚的儒生前往五原郡,让他们着手对当地百姓进行教化。
这些儒生们背负着大秦帝国的重视,怀着一颗炽热的爱民之心,开始耐心地向当地百姓宣讲儒家的圣贤思想。他们以仁善待物、修身养性的方式,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引导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几日后,赢复与朝中大臣们开始就新帝国的年号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经过诸多博弈,最终他们一致选定了\"武定\"二字作为大秦新帝国的第一个年号。
这个年号的深意,无疑是赢复以武力踏平了四方,重现大秦霸业的象征。即便他后来倾向于儒家的仁德之治,但其武德昌盛、威武不凡的本色从未改变。
\"武定\"二字犹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于大秦的上空,昭示着这个新帝国崛起的神圣与辉煌。
这样的年号,无疑也折射出了赢复内心的雄心壮志。他要让大秦重现往日的辉煌,让天下臣服于他的统治之下!
朝中臣子们无一不为这样的国号而赞叹不已。他们深知,这昭示了大秦崛起的不可阻挡的势头。只要有这样一位英明睿智的开国君主坐镇,大秦帝国必将繁荣昌盛,成为威震四方的强国。
三个月后,赢复迫不及待地携带朝臣们前往泰山,决心在此举行盛大的封禅仪式。这无疑是他想要向天下展现自己丰功伟业的一大举措。
在泰山脚下,庄严肃穆的封禅大典隆重拉开了序幕。赢复身着龙袍,神情庄重地登上祭坛,开始虔诚地向天地神灵进行祭拜。
大秦朝臣们无一不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只见赢复宛如神只一般,端坐于祭坛之上,神情肃穆而又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