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晓晓笑道:“这边没地方买菜,夏天又不好存储,等冬天就好了。”
朴素过头了,看来她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下伙食标准,和大家一致就好。
其实她早晚吃的好,油水足,中午对付一口,挺好的。
另外两个同事,又开始东家长李家短了,姓黄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挤眉弄眼道:
“生产队新来个知青,小姑娘长得水灵灵的,赵主任,要不要给你儿子打听打听。”
赵主任家三个儿子,岁数都不小了,等着找对象呢,一听就感兴趣了。
知青好啊,好多下乡的知青都读过书,有文化,长的好,家世也不差。
乡下种田苦,城里来的哪里吃过这份苦,好多姑娘熬不住,就想早早找个好婆家嫁人。
黄琴又道:“和小花一个村,听说姓荣,你让小花帮忙问问,我是听我三嫂说的,我三嫂想给她娘家侄子介绍。”
王小花只得应下,笑道:“好,我明天就打听。”
其实心里吐槽,又来个烂摊子。
荣姑娘她认识,她天天去照顾顾医生,知道顾医生的朋友张继业,天天追着荣姑娘跑。
她咋介绍,她要是提了,张继业就得发飙,估计会把顾医生再打一顿。
没一会,有人闹上门找调解,宁晓晓赶紧撤了,回屋,这个热闹她就不凑了,不是她的工作,她还是回屋画画吧。
宁晓晓画宣传报,她没事就画两张,有备无患,顺便教王小花画简笔画。
王小花拿写好的报告给宁晓晓:“宁主任,这是我写的总结,您看看行不行?”
王小花字很工整,就是有些地方用词不准确,宁晓晓帮她改了一遍,顺便改成了王小花的名字。
“你写的,署自己名就好。”
王小花连忙拒绝:“不用不用,我就帮点小忙,是宁主任指导的好。”
宁晓晓鼓励:“是谁写的,就是谁写的,好好工作,说不定年末能拿奖呢。”
她不缺这点功劳,更不会抢手下的功劳,工作不是非要按资排辈,也看能力的。
再者,现在多危险的时候,她得小心谨慎,不留一点把柄。
王小花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