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农门娇珠入我怀 > 第六十六章 先生的慨叹(1/4)
    他们这会儿只能听见两辆马车的车轱辘不停转动发出的咕噜声响。

    低调的青布马车外是不断倒退,却又看不到尽头的树林子。

    珠珠索性从车里爬出来,坐在另一边的车辕上,和先生当起了“邻居”。

    过了会儿,珠珠又问:“先生,我们要去哪里啊?”

    这不是往常去镇上的路,他们已经走了一个多时辰了,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看到。

    若不是知道他们是从家里出来,珠珠都以为自己到了哪个荒郊野岭。

    “不知。”孙邈靠在车板上,握着马鞭姿态十分悠闲,若非马儿走的比人要慢了,他是不会挥起鞭子抽过去的。

    珠珠抬眼看看日头,“马上就晌午了。”

    还没找到吃饭的地儿呢。

    孙邈:“既是历练,自当不拘鱼米之乡亦或山野村林,你看这天、这地、这清风徐徐,如何不能当得噉饭之地。”

    他意味深长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啊。”

    珠珠受教了,微微低头,“先生教训的是。”

    孙邈:“马车晃荡不宜看书,不若背几篇文章给为师听听。”

    “先生想听哪一篇?”

    “随便。”

    珠珠想了想,此情此景此时此地,他们在做的事,既是游学,也是旅行嘛。

    便开始背诵一篇曾经看到过的《穆天子传》。

    “饮天子蠲山之上。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载立不舍,至于鈃山之下……”

    因着珠珠的声音,车轱辘声、风声似乎都停了,反倒是她背诵的古籍里那些画面缓缓跃然眼前。

    《穆天子传》,这是一本记载了周穆王巡游天下的典籍,不是时下热门的四书五经,也与科考无关,但很适合现在的他们。

    宝贵的文墨传承千年而不朽,越是年代久远,越是历久弥香。

    后人不知先人的足迹,也仅能从幸存下来的这些典籍中探寻一些前人的生活和思想。

    珠珠能应景地背出这么冷门的一篇,倒是很出乎孙邈的意料。

    这孩子历来聪明,却不能如白墨一样通过科举证明自己一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