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孙老先生,来了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青年。
来人长相倒是挺帅气,穿着长袍梳了一个三七分,腰挺的笔直,要是下巴再能低一点,给人的印象会更好。
那青年一进来便打量着方同,眼神带着几分审视,随后抱拳道:
“在下林羽,听闻今日有位年轻神医前来拜访孙老先生,特来先打个招呼。”
方同也客气回礼。
林羽却话锋一转道:
“不过这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如今虽倡导交流分享,但也得防止有些人滥竽充数。”
方同听出他话中有刺,却并不生气,笑着说:
“兄台所言极是,中医传承不易,确实需要谨慎对待,我虽非科班出身,却也不敢亵渎中医,此次前来只为交流学习。”
林羽微微一愣,没想到方同如此大度。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爽朗笑声,
“哈哈,贵客临门,老夫来迟了。”
孙忠信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看到方同立刻眼睛亮了起来。
“想必这位就是小神医方同吧,刚刚听了几句,方小友心胸宽广,老夫甚是欣赏。”
林羽见状,脸上露出些许惭愧之色。
孙忠信接着说:
“今日定要好好聊聊这中医医术的传承与创新之事。”
众人纷纷落座,一场关于中医的深度交流即将展开。
孙中信率先开口:
“方小友,我听闻你有许多独特的医理见解,不妨先说说游医传承对你医术的影响?”
方同放下茶杯,侃侃而谈。
从游医间自由的知识交换谈到民间土方的收集整理,听得众人频频点头。
林羽也收起轻视之心,认真倾听起来,并时不时提出些尖锐的问题。
方同都一一解答,展现出深厚的功底。
谈论到中医创新时,方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阐述医术之间的取长补短,并且结合现代科技与古老中医理论辩证的分析。
孙忠信听了大为惊喜,深感此年轻人没有门户之见,还能学习别人取长补短。
“此乃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妙举,能大大提升诊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