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哥啧一声,“这话没毛病!”
—
南广场玄奘雕像近在眼前。
“余导。”邱收扬声叫她。
“您说。”
“咱们就从这里开始吧。”
“没问题。”
翻译又一顿叽里呱啦。
余欢喜抬手,调整好小蜜蜂,“抬头见诗词,一梦回长安,说的就是凤城。”
“第一次来凤城,一定要看大雁塔,一千三百年历史沉淀,你看到的,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公元645年2月,玄奘经历17年西行求法,回到凤城,他带回了657部佛经,供1335卷,被赐予大慈恩寺为译经场所。”
“玄奘的影响远超宗教,没有他的《大唐西域记》,不夸张地讲,印度人几乎没办法重建他们的古代历史。”
她讲解大慈恩寺与玄奘。
导游词像妆造,内卷且千篇一律,网上能搜到现成的,直接照搬省事却缺乏灵魂。
余欢喜不想随波逐流。
为写好解说词,她找资料,看文献,像给曲敏做导赏,搜集各种鲜活有趣的内容。
她看了八遍纪录片《玄奘之路》。
余欢喜觉得,旅游看景,重在看人文。
如果眼睛是取景框,每个人看到的都差不多,可是,精神世界像光圈,它的差异会决定景深。
风景再美、再震撼,拍成照片那一刻,注定一切都将永远藏进相册里。
对景的深切感受,会让我们和历史同频共振,潜移默化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
最怕翻译古诗词。
听到这句,翻译蹙眉,习惯性看向邱收。
“这句不用翻。”
余欢喜站前一步,五指并拢指向雕像,再次用中文重复。
“听她的。”邱收给翻译使个眼色。
生死大海,谁做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四个老外攒眉,听得无比认真。
—
由北向南徐徐行进。
a哥拍个不停,笑成一朵花,“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