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15章大明最为浪费人才资源(3/4)
区别的是。

    读书人施展抱负的途径,也就只有科举一条路。

    这样一来,明朝的高识字率,跟低利用率,其实就说明了,明朝的人才资源,是历朝历代,浪费最为严重的。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由得眉头一皱,长叹了口气道:“任先生,咱还是有一个疑问,若是科举这样变法,起初或许会有一些,自知科举无望的人,去当胥吏。”

    “但是随着时间拉长,恐怕还是会有人,都奔着最后那一关的殿试去吧”

    对于大明的百姓,朱元璋可是太了解不过了。

    朝廷刚刚变法,或许有些人实在是知道自己考不上了,会去选择当一个胥吏。

    随着变法日久,恐怕最终所有人都还是会奔着,最后的会试冲刺。

    放眼整个大明有多少读书人,是整个家族唯一的希望,多少家族举全族之力,才培养出了一个读书人。

    即便是那书生自己不想考了,他敢说吗!

    回头看看,那满满的一大家子,七大姑八大姨,二舅四伯三婶,甚至村里的野狗,都把自己嘴里的吃的,挤出来一口,供你读书了。

    谁有那个胆子说,你不想考了,想去衙门当个胥吏,凑合凑合

    刚开那个口,估计就都被当得了病,给送去扎针了。

    任以虚闻言却摇了摇头而后道:“变法想要快速见效,就一定要分出层次。”

    “选出最优秀的人才,起码要将天下各郡县的变法,落实下去。”

    “但是一旦区分出了层次,所有人都一定会奔着最后的那一关去冲刺。”

    “为了避免人才的淤积,其实可以设立一个,科举功名有效期。”

    朱元璋闻言一愣,看着任以虚问道:“啥叫科举有效期”

    “以乡试为例,参加乡试,需要院试得中。”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设立一个,成绩的有效期。”

    “考生必须在成绩有效期内,决定自己,是否继续向下考,或者去衙门供职。”

    “如果在有效期内,考生落榜,且没有去衙门供职。”

    “等到下一科时,这考生就必须要从头考起。”

    “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