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212章决定大明未来百年国运(1/3)
    长城以南的无数汉民,已然在这些商贾们的重金诱惑下,夸过长城来到了草原的石炭矿上。

    在草原上,集宁路大战之后,不少被打散的草原骑兵,也都扔掉了甲胄跟弯刀,变卖了自己的战马,投身到各处石炭矿上,过上了定居的日子。

    草原上的一切,正在发生着空前规模的链式反应。

    所有人都认为,当草原大定之后,骡马的价格将会大跌。

    结果恰恰相反,由于大量石炭矿的开采,作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整个九边的骡马价格,反而涨上了天。

    即便如此,这些畜力车,在草原那令人瞠目结舌的石炭储量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商贾们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水运。

    黄河、汾河、海河,这三条起源于草原的大河,几乎在一夜之间,便成了媲美江南水乡的繁忙河道。

    三条大河四处都能看到正在施工的码头。

    这些河道最终都将汇聚到大都一带的铁厂之上。

    在一座座高炉中烧制成精钢,最后经由渤海送往天下各地。

    但即便如此,骡马那小的可怜的运力,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仅仅是负责石炭矿至河运码头这么短一段路,仍旧每日都有大量累死的骡马。

    这些骡马吃掉的草料,更是不计其数。

    同样,在江南、在长城以南,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想要去草原上拼一个出路。

    仅剩的骡马,还要分出相当一部分运力,去接这些人!

    可想而知,应运而生的便是这些商贾,对于新运力的需求。

    甚至有的石炭矿,已经从古籍上把当年大秦那种,以铺设木制枕木,达到控制马匹步伐目的的驰道了。

    究竟是先有需求,还是先有技术。

    这其实是一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毋庸置疑的是,在需求产生之后的不久,一定会有新的技术应运而生,从而进入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良性循环之中。

    很快,这些平日里天天趴在工地上生产的商贾们,便发出了自己的疾呼。

    首先是大都的一家铁厂,在大都一家报刊上,登出了悬赏一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