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233章带货回大明,比以前利润还要大(2/3)
都是徒劳无功。

    泡沫实在是吹的太大了,这些船行压根就不是因为挤兑而倒下的。

    有的船行甚至账面上一条船都没有,所有的船都是租来的。

    就算是自生自灭,他们也撑不了几个月的时间!

    而朝廷加息的告示,也没有任何人注意到。

    第二天金陵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都报道了此次船行之事,整件事情被彻底引爆。

    在百姓们的怒火中,应天府衙的衙役们带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掌柜”。

    刑部不得已甚至还出了一部新法,来专门判罚这些“掌柜”。

    金陵的百姓们,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个“怪物”的可怕之处。

    而这一切,也不过刚刚开始。

    由于这些船行的轰然倒塌,整个江南跑海的小海商,突然就无船可租了。

    跑到码头一问,这些船行的船都被查封了,现在还都积压在府衙里吃灰呢。

    整个江南出海的运费陡然之间猛增数倍。

    不仅如此,在高丽、东夷等国的大明商品,诸如茶叶、瓷器、钢铁、水泥等物的价格,也都是坐了火箭似的飚增。

    也不仅仅是大明对海外各番邦的交易。

    现在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大量需要向北运的水泥、向南运的铁矿石跟石炭,全都积压在了码头上。

    这些商贾们都恨不得赶马车运了。

    要知道在码头上耽搁一天,那可就都是银子啊!

    而如果说这些东西,都不过是商贾们少赚点银子的话,那么另一件事则是直接关系到了,江南百姓的吃饭问题。

    那就是之前不少的乡绅地主,为了让自家的佃户北上,已然将家中土地改成了草场牧起了羊。

    以前的时候,有源源不断的海粮输入,倒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交趾、占城的粮食运到江南,成本甚至比江南本土种出来的粮食还要低。

    即便是海上运不过来,还可以在湖广、蜀中等地顺江而下,直接送达江南。

    但这些船行恰恰又不仅仅是海船,有相当一部船行也在长江走货。

    这下不仅海外的粮过不来连湖广、蜀中的粮都被压在各地的粮仓之中,金陵的粮价几乎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