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和义学?”祝余之前没有听陆卿说起过,忙问,“谁办的?谁的主意?”
“自然是他和我一起。”陆卿笑了笑,“他比我名声好,比较容易招揽到有真才实学的大儒,愿意到设在别处的书院之中替我们招揽贤才,选拔那些没有高门举荐,被埋没了的有识之士,将这些璞玉之才擢之以精鉴,诲之以醇训。
而我,比他行动更自在一些,选址修造书院、义学的那些琐事,便由我代劳。
总体说来,算是各司其职吧。
至于主意,谈不上是谁的,算是一拍即合。”
祝余缓缓点了点头。
通过这数月的相处,她已经对陆卿的头脑有了十分清晰的认识,在她认识的人当中,若是将陆卿排第二,她还真说不出谁配得上排在第一位。
这会儿听他说,之前他与陆朝不谋而合地在各处悄悄建了书院,培养那些出身并不怎么好的有才学之士,这个眼界就真的让祝余刮目相看了。
大锦一直以来采用的选官方式都是推举制,明面上是责成各州府的官员,定期在自己所辖的各州县内搜罗才学品德俱佳的人才,举荐到吏部,再由吏部层层考察筛选,最终从这些被举荐的人当中选拔任命。
但是问题就在于,一个州的百姓数都数不过来,普通人家的孩儿在蒙馆认得几个大字,能够摇头晃脑地读出几段千字文,这就勉勉强强够应付日常生活了,根本没有那样的闲钱和闲工夫仔仔细细供一个孩儿去读书做学问。
即便比寻常的平头百姓好一点的寒门庶族当中,偶尔真的有那种天资卓越的青年才俊,往往也因为身份地位不够尊贵,根本入不得州官的眼,又怎么可能轻易获得推举的资格。
反倒是那些本就出身高门的公子哥们,只要别过于纨绔,不是什么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混世魔王,装出几分人模狗样儿,家中再多孝敬些,总能混上个一官半职,就算到头来也一直当个不得器重的小吏,至少也不至于沦落成白身。
正因为如此,曹天保大将军那个平庸到不值一提的侄儿曹辰丰,就因为有个了不起的伯父,也能够在京城里混得风生水起,若不是之前遇到那么一档子事,着了别人的道,将来有曹大将军帮扶着,必然不会混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