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啊,有一点我也想对你说。”
宁野看出来刘据的不方便,直言道,“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不是一个适合分封的土壤,商周时生产力低下加之地广人稀,这么做无可厚非,但到了秦汉,郡县才是大势所趋,否则大国小国彼此攻伐,最终陷入无穷无尽战争泥淖的,还是华夏子民。”
“宁校长放心,”扶苏拱手,“我既已知历史大势,自不会食古不化。”
“那就好,有空你们都可以去藏书阁看书,古今中外的都看一看,对你们推动各自时代的进步,会有帮助的。”
“一定。”
扶苏、刘据皆赞同,即便宁野不说,他们也打算这么做。
至于霍去病么,听到要看书,还要看古今中外的书,他没说话,也不想说话。
“扶苏,我觉得吧,你的琴技高超,不如你和刘据,各开一门音律课,分别教授琴箫,如何?”
“自无不可。”
两人齐齐答道。
毕竟,他俩明天还要琴箫和鸣西游主题曲呢。
“另外,儒学虽然现在不如古代流行,但是《论语》《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品,还是很有文学思想价值的,完全可以开课。我看刘据自幼学习《公羊春秋》《毂梁》等儒家学说,想来一样精通儒学,扶苏,不如《论语》一课你和刘据合开。”
“宁校长,此言当真?”
本来,扶苏听宁野的意思,还以为他反对儒学呢。
直到宁野解释,他才真正理解,宁野其实不是反对儒学,而是反对儒学里的糟粕。至于那些精华,则是中华文化值得代代相传的一部分,当然要传承了。
宁野更是将这一标准简单直接地概括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后世之人对孔子学说多有歪曲。你老爹秦始皇焚书坑儒,也让大量先秦时期的珍贵书籍被焚毁,好在有你,这对我们了解、传承先秦文化很有帮助!”
宁野的话,引发了扶苏的思考。
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大损失,许多学派的经典着作失传。
据说,秦博士伏胜在“焚书”之时,将儒家的《尚书》私藏到家里墙壁之中,直到汉文帝时,晁错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