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在大宋还有办不成的事。
“没有,你终其一生,都忠于变法的理想。”
“那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
这话并非推脱,而是宁野就是这么想的。他当然可以告诉赵顼后世总结的熙宁变法失败的原因。
比如,变法派内部的分裂和矛盾。
比如,王安石用人不当,新党急于求成。
比如,保守派因利益受损,而强烈反对。
再比如,甚至赵顼自己,也在变法过程中有所动摇。
至于变法本身存在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等等,这样具体的原因可以总结很多很多。
但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
“还请宁校长指教。”
作为一个皇帝,赵顼竟然真的不耻下问了。
“既然你诚心问我,那我就说了,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归根结底还是一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法不是请客吃饭,既然决定变法,那就要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
苏轼刚刚还在想,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又是上层建筑。
结果,宁野一句“敢把皇帝拉下马”,差点让他将刚入口的茶喷了出来。
劳之逸更是暗中惊叹,此人当真是口无遮拦啊,比起安石相公有过之而无不及。
“咳咳,宁校长,慎言!”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陆秀夫瞥了一眼神情微妙的赵顼,开口提醒宁野说话要注意分寸。
毕竟在座的有两个都是皇帝,总得给人留点面子。
“哦,我不是说要把你赵顼拉下马,而是你要有敢于和全天下为敌的思想准备,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要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思想觉悟,变法非一人一时之功可成,必须需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而且,要戒骄戒躁,徐徐图之,不要妄想一劳永逸。”
前面敢于和全天下为敌的话,赵顼并不陌生。
他和王安石,实际上就是这么做的。
毕竟,王安石那一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可是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