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与虚拟中所代表的所有意义。然后再根据它些特征和自己想要赋予它的含意,在意识之中构画出这件事物的一个简单轮廓。
一旦结构选定,框架建立,这门观想法大致也就成了。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简单了。只需在入静中时时对这个事物进行观想、刻画,填充入自己想要赋予它的种种能力,使其日益丰满、完善,最后成为精神的依托。
修至最高境界则是将自身精神与观想物合为一体,无中生有般生造出一个介于虚实之间的精神体,最终取代肉身,成为自身驻世的依凭。
整个法门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对观想对象最初的刻画与建立上。
要知道人的情绪如同无缰的野马,纵横不羁、自由自在。越是年长,各种私虑杂念越是烦杂,要想将它强行约束在一个框架之内,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次次的构画。
在法诀的配合之下,聚拢各种纷烦杂念,使其凝为一体。
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在虚无中塑造出最符合自身心念的观想事物。而不必忙于剔除其中的私虑杂念,因为在没有一个标准的前提下,根本无从分辨剔除对象。
只有当观想对象建立,并将其充分刻画完善、填充圆满之后,它自然而然的就会返照自身,去除与其相冲的杂念。使所思所想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个白灼灼、光灿灿,浑圆如一的念头。
最后与观想对象合为一体,成为精神的寄托。
至此,观想法才算是初步入门,剩下的就是各种细节的填充,不断使其丰满。这是一个几乎没有终点的过程,靠的是一个长久的水磨功夫。
日后若有精神孕育而出,就可以此为母体,休养、生息、壮大。然后视修为的高低,借用观想物的部分威能,镇压身体内外。
若最后不能孕育出精神,也可借此提升智慧。一般也可有一番作为。再不济也能聚敛精神以减少消耗,若是功行深厚,寿至天年也不是什么难事。
“观想之术总的来说是一门取巧之法,它从虚无中而来,如同空中楼阁,并无半分根基,与自身修行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费力克斯最后总结道。
“纵然可能因某些观想物的不凡而具有强大的战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