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装备,包括降落伞、全封闭的氧气面罩及头盔、两个腕表状的高度计和定位器,还有一套缓冲衣。
车子迅速起步,朝城外驶去。那里有一架飞机在等待着他。
这就是费力克斯制订的作战计划,高空伞降、强行突入。
费力克斯深知,要想突破整整一个团接近三千兵力的封锁,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其费时费力,还得冒被发现的危险,不如直接在目标区域的中心空降,来他个出其不易。
至于能否完成任务,以及如何撤退,那就要看赵言自己的本事了。
将整套跳伞装备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一切正常。赵言又打开伞包,将它重新折叠了一遍。
这没什么突兀的。依照惯例,每个伞兵的伞包,在出任务之前,都是由本人亲手折叠。
汽车在空旷的道路上风驰电掣,一个小时后抵达了一个简陋的小机场。
这真的是一个小机场,占地约十英亩左右,用一道铁丝网简单的围了一下,整个机场只有一条不足600米的跑道,尽头停着一架小型运输机。
汽车在飞机旁停了下来。望着面前的这架飞机,赵言呻吟了一声,他认得这架飞机,这是安-24,北约命名“焦碳”。
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44座、短程双发涡轮螺旋桨运输机,正常巡航速度4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8400米,最大油量航程2400公里。1958年开始设计,到1978年停产。
而赵言之所以对这些数据耳熟能详的原因是因为,它是近10年来,全球坠机事故最高发的机型之一。
赵言对这位以如此高龄,仍旧驰骋于蓝天的斗士,充满敬佩之情,更对敢于驾驶这位老前辈的飞行员抱以崇高的敬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也一样愿意身体力行。
在驾驶员不耐烦的催促声中,赵言长长的吐了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满怀壮烈、毅然绝然的踏上了飞机。
在发动机声嘶力竭的嘶吼声中,跑道的尽头,这位年迈的老爷爷终于挣扎着挣脱了大地的束缚,一头扎进了南半球茫茫的夜空之中。
“放心吧,我的朋友,我这老伙计的身体好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