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海贼 > 第67章 玻璃(2/4)
出骨瓷的透光性。

    离开时刘少康选了两只上品碗,自己留了一只,给了李明哲一只。

    李明哲身为师爷却身兼数职,而且做的都非常不错,让刘少康轻松不少,这样的人才可要牢牢笼在身边。笼络人心无非就是金钱,女人和地位,用利益捆绑,这种赏赐可以增加人的忠诚度。

    骨瓷搞定,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吸金的贸易品。

    为了加快赚钱速度,玻璃也开始试制。

    不过玻璃是从零开始,东方世界能烧制琉璃,与玻璃是两个性质。

    这次刘少康亲自参与,原料已经备好,捣碎石英石,变成了石英砂,海里海草晾干后烧成的草木灰,以及从广西收购来的软锰矿,以及炼铁用的萤石,台湾产的石灰石。软锰就是二氧化锰,在华夏早就已经发现并使用,还有一个药名“无名异”,还被叫“土子”或者“铁沙”,就这东西可以作为玻璃的脱色剂使用。早在中世纪阿拉伯人就会用锰氧化物加入玻璃溶液之中,但无色玻璃却被欧洲人掌握。

    想到这里,刘少康好像觉得漏掉什么,软锰矿,好像可以制取制取锰金属,锰是炼钢的好材料,也能制成工具钢。

    “哈哈哈,锰都有了,只要能造出蒸汽机,就可以制作转炉,用来大规模炼钢!”

    然而蒸汽机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气缸,需要慢慢镗出来,自己光有图纸,缺少相关人才。

    “不急,不急,先把现在要做的东西捋顺,事情要一步一步来。

    甩掉脑袋里纷乱的东西,集中精力制作玻璃。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它的融化温度极高,可达一千七百多度,以古代的手段很难将其融化。加入碱可以有效的降低融化温度,古代没有纯碱,只能用草木灰代替。目前西方人经过很多实验,最好用的是海草灰。石灰石可以提高玻璃的融化速度以及强度等。萤石和氧化锰是澄清剂和脱色剂,是制作无色玻璃的必要条件。

    材料配比石英砂是原料占六成,草木灰占两成,石灰石一成,萤石和氧化锰各一成半。当然,最后的配方比例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眼下要紧的是捋顺工艺,生产出玻璃。

    所有原料倒入坩埚中,搅拌均匀,先进行预热,再烧结成块,最后迅速加热,直到玻璃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