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海贼 > 第111章 范文程(2/3)
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

    此时清廷上下皆是战将,极为好战,此刻华夏是最虚弱之时,就算不去争天下,恐怕也会杀入中原劫掠一番,如果能打下江山最好,反正他们有退路。

    “那就再次入关,不过这次我们八旗精锐要全部出动,还有汉蒙八旗,朝鲜民夫,都要出征。至于留守盛京,那就麻烦郑亲王了。”

    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争夺过摄政王的位子,可以说是对头,入关争天下一旦功成可是滔天功劳,就算劫掠一番各旗牛录们也是受益者。而留在盛京,什么也得不到。

    可多尔衮是摄政王,位置比亲王要大,他的两个兄弟手握重兵,还有其他人支持,自己势单力孤,反对只会自添烦恼。

    “济尔哈朗遵命!”

    这次清廷是总动员,几乎动员了所有的青壮,多尔衮对华夏是志在必得。

    四月,清廷在多尔衮的带领下精锐尽出,其中八旗精锐七万人,汉、蒙精锐五万人,另有一万朝鲜民夫,这些民夫其实就是清军掳来的青壮,拿起武器也能当仆从军使用。

    十三万大军,就是清廷所能拿出的近乎全部的兵力了。

    山海关,明长城东北最重要关隘,比喻为天下第一关,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相互对应,闻名天下。

    三海关周长四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高十四米,宽七米,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接力修筑,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最终形成七城相连,长城贯穿的防御体系,守备森严。清廷兵力巅峰时期也只能绕路,从他处入关。

    这里驻扎大明关东军最后的精锐,人数三万余人,由吴三桂统帅。

    此时吴三桂坐在自己的总兵府内,他现在是大明封的平西伯,本来要改府名的,结果大明灭亡,所以作罢。

    吴三桂年龄还不到四十,身材高大,面容英武,仪表堂堂。

    现在摆在他眼前有两封书信,一封为李岩和自己父亲写的,一封为范文程和自己的舅舅祖大寿的,都是劝降信。

    大明亡国,山海关一带地处边关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失去了国内的供给,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所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总兵大人,我知道你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