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徭役,以后官府有大工程需要人手会出钱出粮招募。
参军的每人可以多获得十亩土地,免费耕种,参军几年就免费几年,伤残土地可以耕种到老死,阵亡会延续孩子成年为止。
为了避免土地统计混乱,军人功勋以及官员奖励不再赏赐土地,将以金银和其他物品发放。
土地政策被刻碑立在各城门口,只要辽东军还在,就按照这个政策施行。
如此优待的政策千古未有,百姓们自然感恩戴德,刘少康和辽东军声望达到顶点,根本不用担心后续的统治问题。
不过,刘少康在优待政策之后也有一些强制要求,比如耕种的粮食除了小麦外,全面推行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以玉米为主,红薯和土豆、大豆为辅,小米、高粱等作物只允许自留一亩或两亩种植。这些土地中必须留出两亩种植蔬菜,也推行高产的比如白菜、萝卜、南瓜、冬瓜等作物,至于其他蔬菜如何分配就看自己土地的考量。
另外,辽东土地很多,根本没有分完,刘少康和官府手里还握有大量的优质土地,这些土地基本上都是清廷宗室以及权贵所有,这一部分优先给军人和官员亲属承租,每亩土地收一成,虽然一成不少,可这是优质官田,收成有保证,很多人愿意租种。
有了农税,自然就少不了商业税,大明朝就不说了,亡国一部分原因就是毁在商业税制度上,明朝不是不征收商业税,而是非常不合理,该征的不征,不该征的往死里压榨。而且上层不光不重视商业发展,还搞垄断和限制,导致最后商业税系统崩溃,国家没钱,不得不向农民加征。导致恶性循环。
眼下辽东和台湾地区已经稳定,各种商业行为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一些行业不可能由官府垄断,比如盐税,这个就需要官商联动。
目前辽东和台湾地区陆续开辟了盐场,盐已经自给自足,收税方法没有太大变动,沿用明朝收税方法,茶税也是如此,别看辽东与南方相隔,别忘了还有台湾,还有海上的商人,刘少康收复辽东,名震四海,加上台湾出产各种珍稀特有的物品,此刻南明失去了对华夏的控制力,已经有很多华夏商人失去约束,渡海出现在台湾和辽东地区。
为此刘少康将增设贸易税,将税率计算到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