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要么磕磕巴巴,要么压根不会背,哪有一次如今天这般流利和不假思索?
“民不失务,则利之。再背这段。”
嘿!林先生神了,她说她押的题准没错,果然,这题他又会了!刘禅美滋滋的张嘴就接下去。
“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官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诸葛亮是真的高兴了,猛地回身,笑容满面,“好!好!好!太子殿下能如此勤勉好学,乃天下之幸也!”
见他还想继续考,刘禅赶紧阻拦,“叔,别考了,再考就该不会了。”
一声“叔”,让孔明哑然失笑,这是每次刘禅有事央求他时的惯用称谓。
“好吧,太子能有如此进步,已经不易,望再接再励!跟微臣说说,《六韬》你一共背了多少?可有不理解处?”
诸葛亮走到侧案后坐下,摇着羽扇,颇有想好好教学一番的意思。
刘禅却是哼哼唧唧,“只背熟了《文韬》的《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几篇,阿斗还在继续背后面的,林先生临走前为阿斗简单讲述了一下内容,说《文韬》是现在阿斗需要明白的为君之道,乃大道。”
诸葛亮连连点头,“既然林先生只是为太子简单讲述了文中内容,那今日微臣就结合如今吾大汉面临的局势,为太子深入讲讲这《文韬》吧。”
往常,对太子的教导都卡在第一步背书上,现在林夕帮他解决了第一步的难题,那后面结合实际讲述理论,则水到渠成了。
有了现实的对照依托,不再是枯燥艰涩的文字,刘禅听起来也颇有兴趣,眼睛越瞪越大,越来越亮,最后竟然还能提出问题。
“军师先生,那现在面对益州的这些豪右,除了父王娶吴氏为后,给各世家子弟以官职以外,还能有什么方法呢?”
诸葛亮闻言十分欣慰,孺子可教也!“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