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丫一声声的,奶,我会常回来的,奶,给你买的可得吃啊,奶,记得捎老家的鸡蛋鸭蛋回来啊,奶,你可得想着我啊,诸如此类的一声声情真意切,又异常聒噪的叮嘱声中,两架马车缓缓动了起来。
张大夫给准备的东西,着实多了些,米面油之类的基本操作就不说了,她甚至还给老两口买了个下人。
那下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婶子,说是本府人,家里头男人死了,田地早在闹旱灾的时候就卖了,全家做了佃户,可这两年地里又没收成,自己又舍不得卖儿卖女,就心一横把自己给卖了,换了米粮让子女老人熬过这荒年。
金牙人虽然不待见这么老的下仆,可她要价也便宜的很,给点儿粮食就能换,金牙人想着有的小富户,主母有忌讳的,推荐这人倒是挺合适,这才买下来的。
听金牙人介绍的时候,张兰就比较满意这样的人,本府人家里头是好是歹去府衙一查就清楚,又有一把子力气,带回乡下去给蔡氏帮忙烧火做饭,洒扫庭院,倒是很好,于是也没征求老两口的同意,直接把人就给买回来了。
蔡氏和徐老汉虽然嘴上骂骂咧咧,说是都是乡下泥腿子,还摆什么地主老财的款,可骂归骂,带倒还是把人带上了。
这么多的东西,少不得郑夏父子俩再给送去三元村一趟,春丫那新马车,便也被征用了。
路上路过孟同知家的时候,蔡氏还跟车里的周氏李氏念叨呢:“欸,你们说这城里人奇怪不奇怪,就春丫她舅卖的那臭豆腐,你们看,才两天功夫,居然这会儿还有人排队买的!”
李氏探头朝车窗外一瞧,果然,在孟同知家边儿上的小巷子口,整整齐齐排了一溜人,张家外公和娘舅正忙的不可开交,一个收钱,一个炸臭豆腐,配合的倒也算是默契。
把头缩回马车里头的李氏笑说:“这扬州大嘛,俗话说的好,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口味奇奇怪怪的人,那肯定也多。您可不知道,咱们以前厂子里的一个质检的婶子,我天,吃饭,吃点心,恨不能喝水都倒点儿醋,说是以前家里头是晋中的,就好吃一口酸的。还有个婶子,就爱吃甜的,每日里就吃糖粥,一天不吃就说自己没力气。”
“这吃酸,吃甜倒都还行,咱大哥大嫂和春丫,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