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办法,二零一三年当地政府正式发布了法令,允许私营公司建立武装保护基础设施,由此当地的各路亲政府民兵也就纷纷出笼。
具体来说第二次内战期间的亲政府民兵组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部门组建型,比如空军情报局下属的老虎部队就是一些陆军和特种部队的残余当骨干,联合阿拉维派民兵搞起来的,这样的部队很快就形成了不错的战斗力。第二种是结寨自保型,比如那些少数宗教教派的武装,由于很团结战斗力也不错。但是占绝大多数的第三类,来源就不那么单纯了,天下一乱,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一些商人看到了商机纷纷建立军事承包公司,有背景的帮派组织走私团伙这个时候也跳出来,积极的组建各种武装争夺地盘。公平的说虽然来源庞杂,但这些民兵在愿意打的时候还是挺能打的,毕竟在防御战中他们往往是防守自己的根据地,肯定会打到底在,而进攻战中如果目标是有较大经济利益的城镇,他们也很愿意拼一拼。
此时一群史官谈论了起来。
“团练,完蛋了,打到后面那肯定是军阀混战”。
“真的是回到汉末了”。
“看来即使科技在发达,在这些方面,真是千年不变啊,往前看看总能找着出处”。
“是啊,或许这历史,是咱留个后世为数不多的好东西”。
“这样说,那可得好好记着了,最好用后世的白话再记载一遍”。
在这种情况下,民兵还算有战力,而二零一一年跳出来的那些所谓反对派又实在是太魔怔,动不动就要屠这个洗那个,普通民众对他们是又恨又怕,各路民兵或者说军阀也不想被人断了财路,所以一致支持政府剿匪,通过建立统一战线,政府军岌岌可危的形式很快就得到了缓解,看到效果不错,二零一三年开始政府正规军的战术也就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们甚至发明了军事招标的标准模式,把攻坚任务交给了民兵,比如装甲第四师就被授予处置战场上一切遗弃或被夷平财产的权利,有了这个大权他们一打到哪里就能吸引一大队民兵武装聚集过来,第四装甲师可以躲在背后提供炮火支援和进行督战,一路下来打的顺风顺水伤亡还不大。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这场内战打下来,由于采取了军事招标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