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个月,这个多出来的月份被称为闰月”。
赵祯:“直接把多出来的那些天归到12月不行吗?”
司天监监正:“陛下,一天是地球自转时间,一月是月球公转时间,一年是地球的公转时间,这三者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农历是阴阳历法,将天数强加到月份上只会导致日期节气等规律和天象不符,闰月的设置是为了让农历年能够更好地与回归年同步,从而保持节气与天象的对应关系”。
司天监监正换了口气,继续说道:“日、月、年三者虽然没有联系,但我们可通过合理的历法制定和闰月规则的应用,可以确保24节气在农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稳定才能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
赵祯:“那闰年是怎么设置的?”
司天监监正:“回陛下,闰年的设置很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二十四节气的分布等。通常,农历中闰月的设置是为了确保农历年与回归年基本同步,特别是确保中气,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奇数节气,如立春、惊蛰等落在农历月份中的正确位置,以指导农事生产”。
总的来说,历法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反映天体运动的真实情况,还要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例如,农业生产需要准确的季节划分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人与人交往需要统一的日期来记录重要事件和节日。而一年天数的确定则是历法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他们间的对话被系统放上去了,陈勇看到了,就插入了几句。
陈勇:“后世阳历月份没有朔望月的概念,而是基于地球公转的时间划分平摊到月份上,就如同分饼一样划分每块的大小,其天数相对固定,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阳历年份的长度固定为365天或366天(闰年),其中闰年的设置是为了补偿因地球公转周期不是整数天而产生的误差”。
想了想,陈勇继续说道:“和公历这种计时用的历法不一样,农历是很精密的阴阳历,功能很多,甚至还有政治意义,比如古人认为天最大,帝王是由上天授命掌管人间的使者,因此帝王又有天子之称,可天是看得到摸不到的物象,怎么证明帝王尊位是上天授予的呢?于是历法的作用便显现出